發布日期:2025-09-09
新華日報報道:蘇州城投為建設「最美窗口」賦能添力+ 查看更多
新華日報報道:蘇州城投為建設「最美窗口」賦能添力
+ 查看更多
發布日期:2021-06-30 09:00
當前,蘇州正自覺肩負起“爭當表率、爭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的職責使命,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“最美窗口”。
新追求帶來新使命,新格局孕育新機遇。作為市屬重點國企和城市建設運營服務商,自2001年成立以來,蘇州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城市崛起的浪潮中,乘風破浪、乘勢而上,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、重點工程建設、公用保供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發揮重要作用,20年砥礪奮進,當好城市建設和民生服務“主力軍”。
在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,蘇州城投公司再立新目標、再啟新征程,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,深度踐行“為了這座城市”的企業核心價值觀,強化實施“產城融合、科創立基、文化固本、生態樂居”四大發展戰略,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、滬蘇同城化等重大發展機遇,重點發力城市能源、生態建設、資產經營、資本運營四大產業板塊,以更大的責任和擔當,為蘇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“最美窗口”賦能添力。
為城而生,勇當城市格局開拓者
位于蘇州城東北的官瀆里立交,堪稱蘇州最忙碌的交通樞紐之一。2001年,這座連接蘇州古城、相城區與蘇州工業園區的重要交通載體建成,入選2002年度“蘇州十大民心工程”,并于次年斬獲中國建筑工程領域最高榮譽——魯班獎,它不僅實現了蘇城高架交通“零”的突破,也成為蘇州城投“起跑”的開端。
路為城之“脈”。2001年,中國成功入世,彼時的蘇州深入踩準“內轉外”節奏,深度叩響“外向型經濟”的大門。古城和新區、園區一體兩翼格局初定,吳中、相城同年成立,歷史的機遇和時代的要求,呼喚城市功能提升、城市建設的發展邁上新臺階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蘇州城投應運而生。
擔負使命,為城市不斷打通新“動脈”。蘇州城投緊跟蘇州市委市政府戰略步伐,從修建官瀆里立交開始,先后布局南環、西環、東環高架、北環高架及相關隧道建設,蘇州古城內環骨架基本形成,并為十年后的中環快速路建設打下基礎。
以“繡花精神”精細研究古城道路升級。立足理念創新,蘇州城投立足古城保護,探索城區路網加密方案,對古城區三縱三橫四路段進行改造,并通過對人民路的改造,在國內較早探索“公交專用道”試點,讓“古城不可動、出行要暢通”這一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,有了解決的突破口。
不斷強化城市建設和金融發展強投資需求。蘇州軌道交通一號線的投資和開工建設,開創全國地級市邁向“地鐵時代”先例;參與滬寧城際鐵路、繞城高速和中環快速路投資,讓市域同城效應日益顯現,為“市域一體化”提供良好的道路網絡功能載體。截至目前,城投公司已累計為城市建設融資1300億元,發債近400億元,投資了中方財團、蘇南機場、太倉港以及蘇州銀行、紫金保險、東吳人壽等一批重點項目。
20年櫛風沐雨,蘇州城投以大手筆推出一座座“精品工程”“實事工程”“民心工程”,從地上到地下,從城內到城外,從小巷到通衢,城市出行便利化程度不斷“加碼”。
數據顯示,2020年底,蘇州汽車保有量為443.3萬輛,汽車普及率為2.42,排名全國第一位。得益于城市交通路網的提前布局和高質量建設,如今蘇城百姓的交通出行便利化程度同樣居于全國前列。 更為重要的是,隨著城市大路網、大交通新格局的構建,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也被破除,一座匯聚各路優秀人才、技術、資本的魅力蘇州,正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樞紐。
與城共生,勇當美好生活營造者
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?城市如何更具吸引力?這一系列問題不僅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,更考驗著按市場規律經營城市的能力。20年來,蘇州城投以具有溫度的實踐細致作答。
——致力于城市生活更方便。蘇州城市生活廣場與平瀧路地下空間相連,是由城投公司重磅投資的集行政服務、商務辦公、購物、休閑、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體,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務效率,為市民集中辦理業務提供便利,成為姑蘇最高建筑標志、北大門的城市形象。
——致力于城市居住更舒適。北園別墅的交付,不僅滿足了古城風景旅游區居民的居住偏好,也為環古城河增添了一筆水墨江南風景,效益倍增;在建的吳江熙和灣樓盤,將為太湖新城添補恒溫恒濕新理念舒心居住空間,同時為周邊兩個學校提供相互配套服務。
——致力于城市生態更友好。圍繞胥江兩岸和運河東岸打造的“兩河一江”景觀綠化工程,完成景觀綠化面積15.5萬平方米、濱水景觀步道建設約4.6公里,形成胥江、運河片區綠色“生態圈”;抓住生態環保建設重點,成立城投環境科技公司,較早引入混改模式,引進民營資本,在水資源處理、土壤治理、再生資源利用、垃圾轉運消納變廢為寶等方面都有項目落地。
——致力于民生期盼更落實。近年來,蘇州城投完成學校類項目115萬平方米,總投資額85億元;醫療類交鑰匙項目完成168萬平方米,總投資額133億元,按三甲醫院標準交付5個。去年春節期間,在全國抗擊疫情最緊要關頭,蘇州城投用7天7夜168個小時,完成了蘇州第五人民醫院100張床位的臨時病房建設,提前高標準交付,用“城投速度”刷新項目建設“蘇州記錄”;歷經3年周密籌備及精心施工,城投天易·瑞園2020年年底開園,城投創新提出“蘇式養老”服務理念,重點突出醫療與護理職能,積極營造家庭化、人性化、舒適化的氛圍,力爭打造蘇州養老服務新標桿。
建設美好城市,營造美好生活,除了大量“看得見”的,還有許多“看不見”的。
蘇州市區許多地下管網仍是老管網,部分使用時間近30年,使用的材料和工藝已被淘汰。蘇州城投下屬蘇州燃氣集團從2015年開始實施“燃氣管道安全改造”項目,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完成中壓管道改造124公里,低壓400公里,惠及庭院低壓居民用戶15萬戶,這些數字還在持續增加。
在城北路地下管廊內,集約化的空間里收納著高低壓電力、通信、給水、燃氣等9類管線,示范段再收納壓力污水管線,全線同時預留中水管位及熱力艙室,這是蘇州地下管廊建設的一個縮影。如今,在城投人的努力下,蘇州已經成為全國首批管廊建設試點第三名,地下管廊建設逐漸成網連片,讓“城市的良心”時刻泵送新鮮的血液,遍及全身。
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。最新統計顯示,蘇州常住人口已突破1270萬,也是全江蘇唯一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。對龐大的創新創業人流的吸引,足以證明蘇州城市建設運營的服務水準。
城市建設的落腳點向來是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,形成城市美景的最基本元素是人。蘇州城投決策層認為,在下一個十年、二十年乃至更長遠的規劃、布局、決策中,首位考慮的是城市能源、基礎配套、百姓出行、商業配套、宜居宜游、樂享生活這六個方面,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助城新生,勇當江南文化傳承者
蘇州這座具有2500年歷史文化的古城,既有水陸“雙棋盤”的“低吟淺唱”,也有現代大都市的“慷慨激昂”。進入新時代,讓古老的城市擁有更新的想象空間,讓江南文脈持續堅守雋永氣韻,成為守住這座城市“個性”的必然。
來到蘇州,許多人的第一站是蘇州火車站。古今融合的建筑風格,“最江南”的情調,讓人不看站名,已知身在姑蘇。
鮮為人知的是,這美輪美奐的城市地標背后,同樣有著蘇州城投人的身影。2006年,城投公司總投資150億元的火車站地區綜合改造工程和投資50億元的環古城河風貌保護工程建設,建成的蘇州站在建筑形態上體現蘇州特征、蘇州元素,延續城市文脈和肌理,創造了“蘇而新”的時代建筑。
對平江、山塘歷史街區的改造,以及吳曉邦故居、衛道觀修繕和古城墻的修葺,維持本真,彰顯古樸;古運河上的鹿山橋、寒山橋、索山橋、石湖大橋、澹臺湖大橋等,充分體現了移步易景、一橋一景的設計理念,把獨塔無背索斜拉橋、自錨式懸索橋、下承式系桿拱橋等新穎橋梁結構,巧妙引入城市建設中,讓“蘇州橋”匠心獨運。
建筑是一種語言,也是勾連一座城市過去與現在的紐帶。20年來,蘇州城投始終把城市文化作為基礎設施永續發展的活的靈魂、價值體現和存在本源,用好建筑這個“基本語言”,書寫出一篇篇勾連城市過去與現在的精彩詩篇。當前,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打響“江南文化”品牌。作為重點國企,蘇州城投主動扛起責任,正用更多優質的“城市作品”助力“江南文化”標識擦得更亮。
為認真落實“江南文化”品牌塑造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年行動計劃,蘇州城投加快推進虎丘綜改各項目進程,以“綠楔入城、軸帶相連、一心多點、多面望山”為規劃結構,功能上突出文化旅游、婚紗產業、居住三個方面,兼具社區活動、商業、文化等功能,將虎丘地區打造成為吳文化的核心區域和蘇州的“城市客廳”;啟動山塘四期試點段建設,快速打造項目“樣板間”。
圍繞“運河十景”的打造,聚焦胥江小島這個古運河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驛站,通過“文化+體驗”的模式,以歷史文化為脈、功能新生為基礎,全面挖掘古驛站文化主線,創新植入博物館、文旅酒店、文創商業等業態,將胥江小島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“運河驛站”,打造成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新地標。
傳承,還在向縱深推進。目前,蘇州城投按照蘇州市委市政府要求,著眼于跟蹤城市更新和老城區改造,積極投身衛道觀片區保護開發等項目,力爭在姑蘇區文化遺存保護修復、歷史街區改造提升中發揮更大作用。結合現代元素的引進,把“看上去”2500年歷史遺存和“走進去”2035年現代體驗相結合的開發理念,運用于建設城市多中心CBD商業服務模式,古韻蘇州結合海派文化,讓生活在古城的人不失現代感。同時發揮城投地產和城投資產公司空間想象力和產業運營力,活化姑蘇古城不動產資源,讓古韻今風歷久彌新,勃發生機。
同城互生,勇當國企轉型領跑者
城市經濟發展的轉型,離不開重要國資企業的轉型。國企轉型的成功與否,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城市發展的動能和潛力。蘇州城投從成立之初,就把自身命運同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命運緊緊相連,也與蘇州這座“最強地級市”的轉型互相影響、互相成就,勇做國企改革領跑者。
堅持做強國企經營實體,加快融入市場經濟,不斷夯實城市發展基石——
近年來,蘇州城投不斷瞄準國際國內市場,立足全球化視角,把握戰略先機,準確切入主業,牢牢把握方向,最充分地利用好公司有效資源和市場有利機會,投入民生關鍵領域,建設長效經營項目,提高投資贏利能力。
城投地產從根本上轉型,參加激烈競拍,自主拿地開發,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;探索并成立保理公司,搶抓窗口期爭取獲得融資租賃牌照,成立資本平臺;成立國際物流快速公司,啟動中環快速路建設,強化了市域交通的輻射能力;城投項目管理能力不斷提升,涉及醫療、教育領域代建加咨詢管理,形成一套獨特的優勢服務機制;合并天然氣管網和城市燃氣為燃氣集團,做大市場,拓展天然氣來源渠道,在港口布局和光伏新能源發電方面及早謀劃,跟蹤新政策,探索新工藝,讓清潔能源的使用更為普及便捷,為碳達峰、碳中和貢獻城投力量。
堅持為城市產業轉型引入“金融活水”,加快模式創新,在改革中優化資源配置——
持續投資工業園區不動產基金,做強蘇州藥谷產業園,把資金提前布局在中國“最有價值的未來”;調整城投地產方向,開發城市工業地產和商業地產,協商收購歸并城市空置資產,引進優質產業,宜業宜住,實現產城融合。
聚焦價值投資,吸引優質產業。未來將大力推動基金、融資租賃和保理業務的發展,發揮城投資本配合城投實體的金融杠桿作用,也真正讓城投資本成為利潤增長中心。城投地產、城投資產、城投資本三家研究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(REITs),為實體經濟服務和提高現金流充足率,創新金融產品,實現優質項目的再投資,底層資產的再優化。
從自身發展來看,城投公司資本運營板塊的設立,同樣以支持實體產業發展、打造利潤增長中心為動力。近年來,城投公司加快由融資平臺向市場化、實體化經營企業轉型,編制2018-2022年戰略規劃,讓實業與金融雙輪驅動、“產業”+“資本”融合增長:設立產業基金,為自身投資的產業服務,并拓展到市場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、能源、環保、生物醫療、通信等產業;做優做強資本運營平臺,整合城投系統金融資源,完善資本運營平臺的制度設計,實現類金融業務的跨越式發展;不斷強化風險防控,截至目前保持業務零不良率。
堅持在更高坐標系中推動城市能級提升,加強服務國家戰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——
近年來,城投公司持續加強與省內周邊各市的項目合作,參與紫金財險的增資擴股、投資省港口集團、投資大管網工程建設等,提升聯動效應,增強競爭優勢,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背景下,城投公司作為蘇州市唯一參與長三角百企聯盟的企業,將在產業對接、項目合作、業務交流上迎來更多機會;積極對接上海融入三省一市,提前謀劃設立裝配式PC工廠,年產能9萬方,年銷售額2.6億元,輻射滬蘇浙等區域;服務長三角布局吳江管廊建設項目,合作開發地下空間;眼下,滬蘇同城天然氣大管網開工建設,近期城投燃氣要把上海、浙江、江蘇的管網互聯,遠期要連接安徽大管網,形成三省一市互聯互通互保一張大網,把最優質的資源、更廉價的能源向企業、居民輸送。
面對國企新一輪改革,蘇州城投將繼續當好城市建設“領頭羊”,在服務城市重大戰略、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中作出表率,持續書寫國企與城市共榮共生的精彩篇章。全力助推蘇州打造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、開放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態之城、宜居之城、善治之城,為蘇州建設展現“強富美高”新圖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扛起更大“城投擔當”。
分享到:
